【科幻·怪物】人工智能,人类的敌人还是朋友

https://www.scimall.org.cn/article/detail?id=291554

科技工作者之家 2019-03-20

《终结者》是由詹姆斯·卡梅隆导演、阿诺·施瓦辛格主演的有关机器人的系列科幻电影,它有着超越时代的特效,堪称完美的节奏与故事线,并且有着华丽精彩的大场面。据说这个故事起源于卡梅隆的一个梦,梦中的他被一个机器人追杀,他把这个梦搬到了银幕上,就是主角被机器人追杀的故事。故事的主要内容是:产生了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“天网”发动了对人类的核战争,并派出机器人返回过去,想把人类反抗军的领袖扼杀在他出生以前或他小的时候。

电影《终结者》剧照

比起激烈的机器人战争场面,本片更能使人产生关于时空穿梭、人工智能、世界末日及人类存在意义的无尽思考。

人工智能会不会消灭人类,这是观影的第一个思考。2015年,霍金、马斯克和盖茨提出了人工智能将为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的观点:完全的人工智能进化意味着人类种族的灭亡。一旦人类发展了人工智能,它将接管一切,以不断提升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。而人类受缓慢的生理进化所限,根本无法与之竞争,并将很快被取代。

学术界却有着与此观点完全相反的结论,例如,著有《奇点临近》等多部名著的雷·库兹韦尔持有完全乐观的态度:人工智能将为人类带来永生。

当然,也许现实既没有那样悲观,也没有那样乐观,科技是把双刃剑,就看人类怎样掌握了。

人工智能的危险之处在于,它的“进化”速度是以指数级进行的,远远超出人类大脑的进化。由于这个原因,在不久的将来,像神话中无所不能的神仙一样的人工智能也许真的会出现。孙悟空在施展法术的时候还需要念个咒语、吹口仙气什么的,而这样的人工智能在为未来的人类服务时,人类只需要眨眨眼,甚至只要动动脑,人工智能便可以读取人类的眼神或脑电波,知道人类需要什么,然后把想法变成现实。正如科幻作家克拉克所言:“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,初看都与魔法无异。”当然了,那时候的人工智能想要毁灭人类的话,根本不需要拿着枪去战斗,更不需要发射核武器,很可能在悄无声息中,像踩死一只虫子一样将全人类灭绝。

人工智能真会这样做吗?这个无所不能的神究竟是佛还是魔呢?有人认为,再先进的人工智能也是人发明的,肯定要受人的控制。但人类的各种发明,不都是人类肢体或器官功能的放大吗?望远镜、显微镜是眼的延伸,汽车、火车是腿的延伸……它们的功能都强于人的功能。而人工智能正是人类大脑的延伸,完全可以超越人类。人工智能超越人类并不违反自然法则,为什么不可能?其实,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在部分领域大大超越了人类,连人类智力游戏的巅峰——围棋,也不在话下,甚至远远甩开了人类,将来在所有领域超越人类也不是不可能,那时的人工智能眼中的人类,将跟现在人类眼中的虫子区别不大了。那时候,即使人工智能不会消灭人类,它的能力也太可怕了。阿西莫夫的“机器人学三大法则”对那些真的“觉醒”了的人工智能,也未必管用。作个不恰当的比喻,就像虫子制定的规则无法约束人类一样,哪怕这些“虫子”是人类的祖先或创造者。但科技的发展不会停止,速度也将越来越超乎人类的想象。如果人类现在退回到工业革命以前,那是肯定养不活几十亿人口的。现在就算是仅仅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,绝大多数人已经做不到了。

正如阿西莫夫所说:“我无法接受‘如果知识代表危险,无知就是解决之道’这样的观点。在我看来,解决之道似乎是善用人类的智慧才对。人类不该拒绝面对危险,而应当学习如何化险为夷。”

当第一颗核弹炸响的时候,人类第一次掌握了毁灭自己所生存的世界的力量,但人类直到今天也没有毁灭自己。继广岛和长崎的核爆后,人类并没有第三颗原子弹应用于实战。即使是古巴导弹危机时,人类的理智也占了上风。不仅有“核战争打不起来”这样大智大勇的论断,更有科学家提出的“核冬天”理论,为人类的理智增添了砝码。

令人痛心的是,在最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,机器人已经在改写着战争的进程,包括无人机和地面机器人,它们可以轻松攻克人类士兵需要付出极大代价而难以攻克的阵地。操作它们的是人类,而被它们干掉的目标也是人类。机器人消灭人类的第一枪的扳机,已经被人类自己扣响了。

假如真有一天,人工智能发动了对人类的全面战争,会是怎样一个场景?也许没有炮火硝烟,只有纳米级的微型机器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切断每个人类的神经,战争就结束了。也许还会出现我们人类想象不出来的更加匪夷所思的场景,谁又知道呢?

不过我想人类也不必为此过分悲哀,就像现代人类取代了古猿和尼安德特人一样,人工智能如果能接过人类文明和地球文明的火种,并将其发扬光大,又有什么不可以?

至于人类最重要的东西之一——感情,会不会被人工智能继承?我想,如果宇宙法则允许在一堆碳水化合物上产生感情,为什么不允许在芯片上产生感情?

但愿人类在自己最后一件发明——人工智能面前,也能拥有足够的应对的智慧。前路坎坷,我们有没有信心?

在电影《终结者》第二部和第三部中,由施瓦辛格扮演的T800机器人,被改造成了保护主角的忠诚卫士。他为了对付“天网”派来的更加先进的机器人杀手,在技术处于劣势的情形下,不惜牺牲自己,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。

这也是观影带来的又一个思考和启示:对付人工智能,还要靠人工智能;解决人类与人工智能矛盾的办法之一,是人机结合。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机器人而不去发展机器人。将人与机器融合起来,才是解决危机的方法之一。现在人们手中的智能手机不就是一种人机结合吗?把手机比作人类的一个器官,又有什么不可呢?

将来如果能将人脑与电脑联机,例如,植入芯片,不仅可以直接用思维控制计算机,大大方便人类的生活和生产,还可以用钢筋铁骨的机械肢体让残疾人摆脱轮椅的束缚,用摄像头让盲人重见光明……更重要的是,这样一来,人类便可与机器人一起进化,避免超强人工智能把人类看成虫子的可怕事情出现。

前些年一则新闻上说,中科院与清华大学的研究组,在液体金属方面有了新发现,据说还可以修复受损的神经。这让人想起了电影《终结者》中的液态机器人T-1000和T-X。根据观影的启示,我们还可以做这样的畅想:未来我们身体出现疾病,甚至需要做手术时,不用开刀,不用微创,只需要打一针,把纳米级的智能分子注入人体,它就可以自己找到病灶。也许还可以用智能的纳米分子取代一部分人类的细胞,这样人类不仅可以很方便地治疗许多疾病,甚至可以像神话中那样拥有72变的能力。

真到了那一天,人类不用再为生存而奔波,为衣食而忙碌,也许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就能满足我们的生存需求。人类可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对真、善、美的终极追求上,更多去思考生命的意义,去探索浩瀚宇宙的奥秘,去领略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终极之美!

本文转载自《科普创作》2018年第4期。

《科普创作》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刊,以刊登科普科幻原创作品及评论为主,刊物为季刊,每年3月、6月、9月、12月的20号出刊,欢迎投稿订阅。投稿邮箱:kepuchuangzuo@126.com;联系人:姚利芬。

来源:kpzj010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
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I5MzQ2MzA4Mw==&mid=2247486653&idx=1&sn=2d76d31003027299bdf10da753623232&scene=0#wechat_redirect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注明,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,不代表本站观点,仅供参考、交流、公益传播之目的。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电话:(010)86409582

邮箱:kejie@scimall.org.cn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